【同期】
央视记者鲁健:张检,你好。我们看到2018年在这个公益性的诉讼方面,检察机关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,包括像“舌尖上的安全”等等。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?
【同期】
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:像北京检察机关对这个网络订餐的商户进行了线上的排查、线下的核实,就海淀区一个区下线问题商户有3200多家,其实这不是北京一家的活动,是我们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组织的、全国同步实施的保障“舌尖上的安全”的公益诉讼的专项活动。
【同期】
央视记者鲁健:只要涉及到这种公众利益的,这样的一些事件。
【同期】
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:国家利益、公共利益,都属于公益诉讼的这个概念。
【同期】
央视记者鲁健:好像在环境执法方面,整治这个小煤窑的过程当中,会不会遇到一些难点和挑战?
【同期】
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:公共利益的问题就是因为公共利益跟个人利益的冲突,所以导致的公共利益难以维护,或者维护不力,当然在办案的过程当中,会碰到很多困难,如果没有困难,也就不需要检察机关来提起公益诉讼。像小煤窑,小煤窑后面因为肯定是有老板投资,你让他关闭,期望的利益就会受到一定影响。生态保护跟经济发展,我们在价值理念上是做一个更好的选择的问题。所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,它会启动会督促政府和相关的行政部门更好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责。
【同期】
央视记者鲁健: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?比如说针对小煤窑的这个执法过程当中,和这个地方政府就有一些这样的合作。
【同期】
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:公益诉讼制度在刚开始的时候,就像你讲的,我们都有一点担心,有些地方政府不理解,你怎么把我们告到法庭上做被告了?也有压力,也有顾虑,所以我们也是把这项工作,首先定位在我们是保护公共利益的。所以说我们是要督促这个地方政府行政机关,来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。
【同期】
央视记者鲁健:而且有些可以在诉讼之前就把问题解决,对吧?
【同期】
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:我们检察机关通过诉前督促(检察)建议,起到了很好的效果。因为检察机关起诉,到底是想要一份胜诉的判决?还是想实现公益问题的治理?如果是发一份建议问题就解决了,那么就达到了效果,没有必要再起诉了,这是我们作为中国设计这项制度的一个独创之处。
【同期】
央视记者鲁健:2019年在公益诉讼方面我们还会有哪些具体的部署和工作?
【同期】
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:我们要适应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民主法治、公平正义、环境安全的新需求,我们要对安全生产领域、互联网领域的一些公益损害问题,要稳妥、积极地探索办理,(公益诉讼)既然是中国的独创,要把这项独创的制度做成世界司法文明的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