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检察官您好,上次您给调解的那起工伤争议纠纷,我们已经按照约定时间支付了款项。”近日,玉山县人民检察院接到一起工伤争议当事人——上饶市某公司的反馈电话。这通电话的背后,是检察机关联动多部门将行政争议化解在源头的生动实践。
工伤认定遇分歧,企业职工“各执一词”
事情要从2024年的一天说起。林某某在上饶市某公司从事保洁工作,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伤。其向玉山县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时,公司以“岗位性质变更”“非工作时间”为由否认工伤,双方就认定标准及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未果,矛盾逐渐激化。
多部门联动“会诊”,靶向破解焦点问题
为避免争议升级,玉山县检察院牵头联合县政府复议办、县法院、县人社局召开专题调解会。针对“是否属于工伤范畴”“赔偿金额如何界定”等核心争议,检察干警从事实认定、法律适用、企业经营与劳动者权益平衡等角度切入,通过“背对背”沟通、“面对面”释法,引导双方理性协商。
赔偿当场落定,实现“护工”与“暖企”双赢
经过多轮调解,双方最终达成一致。公司一次性支付了林某某工伤赔偿,案件得以高效化解。这场“不伤和气”的和解,既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,也为企业减轻了诉累,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。
构建前端治理“防护网”,推动争议化解“关口前移”
该案的圆满解决,是玉山县检察院探索行政争议“前端治理”模式的缩影。检察机关将深化行政复议、行政审判与行政检察的协作机制,通过建立常态化联动平台、强化源头风险预警,推动更多行政争议在“萌芽状态”得到实质性化解,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