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行在外,安全常伴左右
风险点:交通事故、溺水事故、意外伤害、被拐被骗。
法律提示:
遵守交规,文明出行:过马路走斑马线,遵守信号灯。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,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车。乘车系好安全带,不乘坐超员、超载、无牌无证车辆。
珍爱生命,严防溺水:禁止私自或结伴游泳;不在无成人带领、无安全设施、救援人员、不熟悉水域游泳。遇同伴溺水,立即求助成人或报警,不盲目施救。
谨慎社交,防范侵害:外出告知家长去向、同伴和返回时间。避免独自前往偏僻或人员复杂场所。拒收陌生人的食物、饮料或礼物。
勤工俭学,擦亮双眼避“坑”
风险点:“黑中介”诈骗、非法用工、欠薪、陷入违法犯罪活动(如成为诈骗“工具人”)。
法律提示:
核实资质,签订协议:通过正规渠道(如学校推荐、正规招聘网站)找实习或兼职。核查单位资质,警惕“高薪轻松”陷阱。务必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工作内容、时间、地点、报酬及支付方式。
保护权益,留存证据:注意保留工作记录(如考勤、工作内容、沟通记录)、协议文本、工资条等凭证。如遇克扣工资、强迫劳动、人身侵害等情况,及时告知家长、老师,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报警。
警惕“跑分”“引流”:绝不将个人银行卡、手机卡、身份证等出租、出借、出售给他人,不参与“刷单返利”“转账取现”等可能涉及电信网络诈骗、洗钱的活动。天上不会掉馅饼!
娱乐场所,认清界限莫涉足
风险点:接触毒品及违禁品、遭受性侵害或暴力侵害、沾染不良习气、诱发违法犯罪。
法律提示:
法律禁区,坚决远离: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明确规定,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、酒吧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(网吧)等不适宜场所。
提高警惕,拒绝诱惑:在KTV、桌游室等相对复杂场所聚会时,注意饮品不离视线,拒收陌生人递来的烟酒、饮料、食物(警惕伪装成“奶茶”“跳跳糖”“邮票”的新型毒品!)。如遇引诱吸毒,坚决拒绝并立即离开,及时告知家长或报警。
适度娱乐,健康交友:选择健康积极的休闲方式。谨慎交友,远离不良行为者。
家庭监护,责任在肩须尽责
风险点:监护缺位、监护不力、教育方式失当。
法律提示(致家长):
履行监护职责: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有效看护,了解孩子的行踪、交往对象和网络活动,避免出现长时间“脱管”“漏管”。
加强沟通引导:假期多陪伴,建立良好亲子关系。关注孩子身心健康,进行法治、安全、性健康和网络安全教育,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三观。
关注异常信号:留意孩子情绪、行为、消费等方面的异常变化(如沉默寡言、不明伤痕、大额不明支出等),及时发现并干预。
配合各方力量:与学校、社区保持联系。发现孩子遭受侵害或可能涉及违法犯罪,务必第一时间保护孩子,留存证据,并向公安机关报告,必要时可向检察机关求助。
检察机关郑重提醒:
如您或您的孩子合法权益受到侵害,或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线索,请及时拨打110报警,或拨打检察服务热线12309反映。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,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,依法惩戒、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,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,以法治力量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!
祝所有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、健康、快乐、充实的暑假!